公司介绍
青岛英特质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拥有、计量设备近20台套,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拥有本科及以上*,具有多年本行业工作经验。公司已通过CMA及CNAS审核,公司致力于助力客户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为内部及外部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检验、、计量、产品CE认证、有限元分析、失效分析、咨询培训及其他如机械设计、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优化的技术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机械产品从设计到使用的全程服务。具体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粒度测试,非金属夹杂测试,带状组织分析,铸铁件石墨形态分析,渗碳及渗氮产品的渗层金相分析,相面积含量分析,断口形貌分析,微区成分分析,洛氏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测试,维氏硬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屈服强度测试,断后伸长率测试,断面收缩率测试,冲击测试,弯曲测试,压扁测试,镀锌、喷漆、喷塑产品盐雾测试、附着力测试,晶间腐蚀测试,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考试,紧固件测试,失效分析;拉伸试验机校准,硬度计校准,光谱仪校准,引伸计校准;实验室测试技术培训;CE认证等。
公司价值主张
公司持续助力客户为内部以及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我们通过知识的转化助力客户实现运营合规,绩效改进,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以及管理的持续发展。
晶间腐蚀实验
实验概要: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较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HAZ)、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线腐蚀(KLA)。晶间腐蚀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铬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10~12%。当温度升高时,碳在不锈钢晶粒内部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6等。数据表明,铬沿晶界扩散的活化能力162~252KJ/mol,而铬由晶粒内扩散活化能约540KJ/mol,即:铬由晶粒内扩散速度比铬沿晶界扩散速度小,内部的铬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铬区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而产生晶间腐蚀
实验方法:
GB/T 4334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实验方法
ASTM A262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标准方法
ISO 3651 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
JIS G (0571-0575) 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
ASTM_A763-93(W X Z) 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GB/T 15260-《镍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CB/T 3949 《船用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26491 铝合金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质量损失法
ASTM G28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 Wrought, Nickel Rich, Chromium Bearing Alloys (中文名称:《锻造高镍铬轴承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检查用标准试验方法》
GB/T 7998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HG/T 3173 《尿素级**低碳铬镍钥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图1 晶间腐蚀后表面出现裂纹
公司介绍
青岛英特质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拥有、计量设备近20台套,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拥有本科及以上*,具有多年本行业工作经验。公司已通过CMA及CNAS审核,公司致力于助力客户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为内部及外部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检验、、计量、产品CE认证、有限元分析、失效分析、咨询培训及其他如机械设计、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优化的技术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机械产品从设计到使用的全程服务。具体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粒度测试,非金属夹杂测试,带状组织分析,铸铁件石墨形态分析,渗碳及渗氮产品的渗层金相分析,相面积含量分析,断口形貌分析,微区成分分析,洛氏硬度测试,布氏硬度测试,维氏硬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屈服强度测试,断后伸长率测试,断面收缩率测试,冲击测试,弯曲测试,压扁测试,镀锌、喷漆、喷塑产品盐雾测试、附着力测试,晶间腐蚀测试,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考试,紧固件测试,失效分析;拉伸试验机校准,硬度计校准,光谱仪校准,引伸计校准;实验室测试技术培训;CE认证等。
公司价值主张
公司持续助力客户为内部以及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我们通过知识的转化助力客户实现运营合规,绩效改进,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以及管理的持续发展。
点蚀实验
实验概要:
点蚀(又称孔蚀、小孔腐蚀等)是在金属上产生小孔的一种较为局部的腐蚀形态,而其地方几乎不腐蚀或腐蚀轻微。这类孔的直径有大有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较小。
蚀孔由于孔径较小,洞口表面常有腐蚀产物遮盖。所以检查蚀孔时必须去除腐蚀产物否则是很难发现。 [1]
点蚀时的金属损失量很小,即使设备发生穿孔破坏,其设备的失重也很小,也难以用测量壁厚的减薄量来预测设备寿命。
点蚀由于它的特殊的动力学过程,反应是在自催化作用下加速进行的,点蚀一旦发生,孔内溶解速度相当大,所以点蚀的危害性很大,经常突然之间导致事故的发生,是破坏性和隐患较大的局部腐蚀形态之一。
蚀孔通常沿重力方向生长,设备中水平表面见得较多,少数发生在垂直表面,只有较少数在水平表面的底部上见到。
点蚀经常发生在具有自钝化性能的金属或合金上,并且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更易发生如不锈钢、铝和铝合金等在海水中发生的点蚀,碳钢在表而有氧化皮或层有孔隙的情况下,在含氯离子水中也会出现点蚀。
点蚀通常发生在静滞的溶液中,有流速或提高流速常可减轻或不发生点蚀。加大流速方面有助于溶解氧向金属表面的输送,使饨化膜*形成和修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沉积物及氯离子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和吸附,从而减少点蚀发生的机会,但当流速过高时,会对钝化膜起冲刚破坏作用,引起磨损腐蚀。介质温度升高,会使在低温下不发生点蚀的材料发生点蚀。
实验方法:
GB/T 17897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三氯化铁点蚀实验方法
ASTM G48 用三氯化铁溶液测定不锈钢及有关合金耐斑点腐蚀及缝隙腐蚀的标准实验方法
图1 点蚀测试后照片